基于慕课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到教育全过程。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智能化信息化。因
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到教育全过程。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智能化信息化。因此,随着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是贯彻和落实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
慕课(MOOC)于2008 年兴起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自2011 年起在国内快速发展,由于其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受到了高等院校及学习者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也表现出了诸多缺点,主要体现在慕课注册学习者辍学率高(达90%)、缺乏传统课堂相互感染及时互动的欢快氛围等方面。
基于上述原因,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主讲教师,本文将根据“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特点、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特点,探索基于慕课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混合教学模式,即授课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慕课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特点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先导,该课程承担着承上启下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建立从材料设计、组织控制、制备加工到性能评价与工程应用的概念体系;学生将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对典型的机械零件可以进行合理选材,制定正确的加工工艺;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后续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组织结构、铁碳合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钢的分类、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四大部分,每一授课部分都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抽象、陈述性记忆性内容较多、缺乏推理性等特点。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一直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教师易于限于平铺直叙的僵局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课堂教学效果差,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与时俱进地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极其必要的。慕课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为创新“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可能。
二、授课对象分析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2000 年前后出生,是当代社会富裕生活的享受者,集众长辈的关爱于一身。这些都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较弱的独立意识。在学习中敢于否定传统的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会简单的接受和盲目顺从教师的安排,对教师的教学安排经常质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手机成了学生们必不可少的装备,走路和吃饭都在低头看手机,大学生成为低头族队伍中的主力军。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现象普遍,手机已经成为影响传统课堂教学秩序的主要因素。由于手机的存在,上课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游戏、看新闻、刷朋友圈等现象,教师教学过程中需多次组织教学秩序。针对这种现象全国多所高校采取了应对措施,如实施手机袋策略,课前把学生的手机全收到手机袋中,下课或者放学再拿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手机袋的使用效果并不是很好,不想学的学生人在教室,但思想却游离在课堂之外。除此之外,由于大学课堂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比较大,部分学生需要用到手机拍课件照片便于回去整理笔记,对于这种学生,将手机上交不利于学生课下的笔记整理。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与网络相伴的,使其获得信息更快捷,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利用网络获取有价值的学习信息,可以很快捷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任课教师应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及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将手机从学生课堂学习的障碍变成课堂学习的工具。慕课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契机。混合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及时地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检索与获取,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交流,提高课堂互动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三、慕课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数字化和便携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学习方式转向混合是必然。慕课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最近受到了广泛关注,也是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发展趋势。目前,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车站轮换混合式学习、实验室混合式学习、远程混合式学习、灵活的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个人轮换混合式学习。基于上述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特点、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特点的分析,授课过程中在慕课背景下采用翻转课堂式混合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文章来源:《机械工程材料》 网址: http://www.jxgcclzz.cn/qikandaodu/2021/0311/390.html